新华社西宁6月25日电题:青海:巧手绣香包 浓情迎端午
新华社记者李占轶、解统强
“老虎的香包挂肩上,花丝线缠绕在腕上,亲朋好友都请上,开心地把端午节过上。”当这首青海民歌在耳畔响起时,意味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。
6月24日,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香包“选美”大赛,给这个传统节日带来了别样气息。
青海民间对端午节非常重视,佩戴香包是青海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。香包一般用彩色绸缎缝制,将棉花、香料等填入其中,最后缝上珠串,且配有各色丝线制作的流苏。青海香包花样繁多、观赏性高,佩在胸前香气扑鼻,寓意健康平安、幸福祥和。
这次香包“选美”大赛在全县19个乡镇及刺绣企业中征集到近万个香包。十二生肖、如意莲花、盘绣香袋……样式新颖、惟妙惟肖的各式香包挂满了展区,充分展现了土族绣娘们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。清新的香气弥漫在高原纯净的空气中,令人心旷神怡。
37岁的胡兰索卡是参赛者之一,也是土族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“从小我就跟着奶奶和母亲学刺绣。每到端午节,我们会缝制许多香包送给家人和朋友,每个香包都寄托着爱和祝愿。”胡兰索卡说,制作香包的手艺是每个土族姑娘的“必修课”。
为了这个端午节,胡兰索卡从一个多月以前就开始忙活。2019年,胡兰索卡成立了一家民族工艺品公司,专门生产各类土族盘绣工艺品。她说:“一方面组织大家准备参赛作品,另一方面还要赶制公司的订单香包。”
在胡兰索卡的带动下,同村的不少妇女加入其中。东沟乡姚马村的绣娘乔生连就是其中之一。她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丈夫由于生病干不了重活。如今,乔生连靠着“飞针引线”的手艺,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,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。
目前,胡兰索卡的公司员工已经有100多人,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,香包等盘绣工艺品销往青海、山东等地。胡兰索卡说,小小的香包是公司销量最好的单品。
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香包,如今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,在香包造型设计和表现形式上,除了传统的荷花、生肖等题材,绣娘们开始更多地融入现代元素,为传统香包带来了新鲜气息。
目前,互助县仅盘绣生产企业、基地、经营户达34家,绣娘达7000余名。2019年,全县加工生产盘绣产品10万余件,销售收入达2200万元,盘绣产业成为助推妇女致富增收的“巧手产业”。
在互助,当地土族群众传统服饰花袖衫由七种颜色构成,状如彩虹,互助因而有“彩虹故乡”美誉。土族绣娘用巧手绣出了“彩虹故乡”的幸【小米客服电话】福生活。
【我要纠错】 责任编辑:宋岩